[人物名片] 李川,mg4355检测路线app1997级本科生、2001级硕士研究生、2004级博士研究生,现任东南大学mg4355检测路线app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主任、江苏省社区矫正损害修复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决策咨询专家。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第五届优秀青年法学家(十佳)。
漫漫求学路,十载春秋铭师恩
紫金山下,玄武湖畔。2020年是李川在东南大学从事法学教育的第十四个年头,校园里笔直宽阔的主干道和道旁的高大树木,时时让他回想起同样是古树参天、环境优美的mg4355线路检测官网主页洪家楼校区。置身这样一座地处闹市而取静、历经沧桑而弥新的校园中,师兄十年求学生涯倏忽而过。循着记忆之线追溯,最令李川难以忘怀和深感幸运的,便是感念师恩,正是在诸多良师益友的指导帮助之下,他能够迈入法学殿堂的大门。mg4355检测路线app精彩的课程为他培养了思辨能力和法学兴趣,为其在法学领域不断深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从法理学宪法学课堂的法治与人权理念的学习,到法律史讨论中以刑去刑的深入理解,到各个部门法精妙复杂的理论与实践的运用,mg4355检测路线app老师认真细致全面的教学不仅培养了他丰富的法学知识,更奠定了他深入研究法学的稳定基础。
从兴趣中来,往学术中去。从硕士到博士阶段,他最终选择了刑法学作为研究领域。师兄回忆说当年山大mg4355检测路线app法理学与刑法学等部门法学交叉复合研究的特色对其科研学习影响很大,也让他在研究旨趣与研究方法上受益匪浅,最终使得他能够选择刑罚基础理论这样兼具法哲学与刑法学原理研究的命题作为研究方向。虽然并非热门的研究领域,但师兄坚持将这一博士期间的研究命题一直作为自己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持续到今天,并与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等现实问题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在刑罚领域的独特学术成果。“学术研究是需要长期专注、对抗外界纷扰的工作”,而尤为抽象艰深的理论研究更需要敢坐十年冷板凳的毅力和勇气。李川表示,mg4355线路检测官网主页许多老师终身奉献学术的热忱深深地触动着他,使他抛却快速量产的急功近利,坚持长期深入研究基本理论问题形成持续成果。毕业后,师兄选择继续投身教育深钻学术,成为了东南大学的一名刑法学教师。
润物细无声,亦师亦友薪火传
从齐鲁大地去往江南水乡从事法学教育,在李川眼中,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可谓是水到渠成。十余年的教学积淀下,师兄在教书育人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地。“法律的理念和信仰是不可或缺的宝贵一课”,日常教学中,李川将坚守法律、维护正义的理念融入课堂,从许霆案到聂树斌案,他通过一堂堂生动的课程带领学生感受刑法的魅力。“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初次接触理论研究的硕士,师兄会组织读书会帮助他们打开视野、形成研究思路;对于确定专攻方向的博士,他会更为侧重于课题研究、学术讲座等专业化的培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于三尺讲台之上,李川生动地诠释着法学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突破传统的灌输型教学,知识要活学活用。”在传道授业之余,师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践实现学以致用。2017年,在指导学生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权益软性保护路径研究的过程中,团队受制于平衡软性保护同法律监管等硬性保护之间关系的困境而止步不前。李川条分缕析地帮助学生挖掘了现实问题背后的实质——法律尚难周全地防止未成年人权益被侵害,进而指导团队结合法律规定与道德规则的关系理论提出项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借助行业、社会、政府的三位一体规范力量。经过师兄对调研内容、答辩文本的精心打磨,该项目于2019年斩获“挑战杯”竞赛全国特等奖,沉甸甸的奖杯承载了学生们“知识落地”的重要成果,也为师兄日后“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权益保护机制研究”课题奠定了实践基础。
李川不仅是一位因材施教、寓教于“行”的师者,更是学生眼中真诚而又热心的“川哥”。学生时期从众多老师身上感受到的那份亲和力,师兄又加倍回馈给自己的学生,“真诚是师生相处的唯一诀窍”。帮忙联系实习、指导论文修改、推荐出国交流,李川从不敷衍推托,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帮助,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兄在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收获了同学们的认可,被评选为东南大学十大“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之一。十余年如一日,李川始终秉持着纯粹赤诚的法学教育初心,传递法治精神、守望教育净土。
经世以致用,心系社会身躬耕
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李川在兼顾教学的同时,也不断沉淀自我、深耕学术,在刑事司法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在我的学术生涯中,心系社会、经世致用的理念一以贯之。”在研究调研之中,师兄接触到了一些从监狱回归社会的轻刑犯,一旦他们被打上犯人的标签,便很难真正回归社会,同时轻型犯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以至于主观恶性增强甚至二次入狱,而化解这些难题的社区矫正由此在犯罪矫正中意义重大。“理论研究的最大价值便是反哺于实践”,李川意识到了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通过对江苏省损害修复社区矫正模式的不断深挖,提出了修复、矫治、分控的社区矫正三重机能论,损害修复的理论实践成果作为“江苏智慧”被上报给司法部推广。2020年7月开始生效的《社区矫正法》中提到的修复社会关系,也与损害修复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使师兄更为坚信社区矫正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在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李川也注意到新时代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的成因特点,并且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等需要特别关注的新问题,出于对未来一代的使命感,他又将目光聚焦到青少年犯这类特殊的犯罪主体。师兄曾前往未成年人犯罪率较高的某乡村调研,在交谈中他发现极端例子中,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去向往往一问三不知,甚至造成部分儿童失学进入城市流浪的问题。这使他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意识到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制止悲剧继续发生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李川提出福利保护和责任追究的观护责任理论,并全程参与《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立法,希望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重点突出、科学有效的法律文件,最大程度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近年来,师兄近年来还积极进行网络信息法学相关的研究。他关注到网络智能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事件高发的态势,以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制为切入点,他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智能时代个人信息泛在泄露与刑法有效保护”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数项,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成果,提出了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应该实现从规制转移向规制应用的转型等成果建议。2019年9月,师兄获得了第五届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称号,“脚踏中国大地,仰望法治天空”是对他学术之路的凝练注解。坚守在法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第一线,立足于中国的现实问题,从实践中深化理论研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李川将不断奋进、砥砺前行。